中国的SpaceX还要等多少年?

2020-11-03 09:46   来源: 互联网

到目前为止,航天公司只成功尝试了三次进入轨道,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即使这次成功,火箭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


11月5日,星河电力将进行民营航天公司的第四次轨道尝试。


image.png

中国的私人航天事业已经完成了头五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6月,蓝箭航空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营航天的序幕。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长武曾在2020年5月SpaceX和美国宇航局将“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后曾大胆表态,“近三年来,我国为私人运载火箭开了绿灯,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五年,中国也可以打造出一个标杆的航天X和蓝源公司,甚至是在液氧甲烷领域超越它们的民营企业,不管是不是蓝箭。”


然而,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民营航天产业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天一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峰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我们仍然非常急切地等待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何时能拿出一个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北航投资CEO王建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创业类。不像一个有想法、有新商业模式的人,他可以创业。不是每个人都能造火箭。对于航天企业家来说,他们必须有很长的科研背景,甚至必须先做火箭系统工程,才能做到这一点,以免走弯路。


但与航空发动机或光刻机不同,火箭不可能由一个创业团队制造。火箭有很高的门槛,但它不是不可战胜的门槛。只要我们把各个专业的专家,比如说电力、接口、结构、控制和通信的专家聚集在一起,我们就能完成这项任务。”王建飞说。


除了相关人才的有机结合外,政策和市场需求也促进了民营航天的发展。2015年前后,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文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打破了原本相对封闭的环境。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星河电力CEO刘白奇表示,民营航天的发展前景来自市场需求。据中国商业卫星星座计划官方网站统计,目前累计发射需求178吨。如果平均实施期为7年,年运输能力需求约为25吨。


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集团官方网站披露,2021年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只有5吨左右。根据初步计算,2021年将有20吨的运力缺口,这部分需求将预留给蓝箭航天、零一航天、星河动力等新型商业发射力量。


张长武透露,早在2014年,他们就发现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对近地轨道卫星发射有非常明显的需求。他形容这个市场“就像一个堰塞湖。到2020年,将有大约6000颗卫星寻求发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火箭发射入轨成功率;二是量产。


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各界人士对我国首个私人航天运载火箭入轨寄予厚望。然而,火箭一、二、三级分离成功后,整流罩分离成功后,第三级出现异常,定制的微型卫星“未来”没有进入轨道。


正如夏东坤所言,如果星河动力的火箭成功发射入轨,将成为四次民营航天任务中的第二次成功尝试,行业整体成功率将达到50%。”只是火箭发射不成功。即使我们的火箭发射成功了,也不能证明我们解决了所有的生产问题。因为大规模生产的努力可能比开发产品的努力要高。”夏先生表示。


此前,星光公司于2019年7月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是私营航天公司唯一成功发射的火箭。然而,在成功发射后,火箭产品仍然没有真正的量产线。


这意味着,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后,要达到大规模量产阶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目标。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