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推荐书目:在裂缝中寻找微光 文化大师的风骨与温度

2021-06-15 11:34   来源: 互联网

高燃正剧《觉醒年代》被网友评为“全剧泪目”、“真香现场”,一播出就在豆瓣评分就冲到了9.3分。

这部剧全面再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文化先驱突破重重困境,开展新文化运动,引导民主思想启蒙的不凡经历。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旋律作品,《觉醒年代》拍摄手法新颖、情节安排紧凑,很多网友看过后直呼过瘾,剧中对历史真实而深刻的再现,让人热血沸腾。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这部剧最绝的一点就是通过细致入微、角度独特的刻画,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呈现得丰满而鲜明,让那些抽象的名字,在观众心里有了鲜活起来。

剧里无数个性鲜明的风流人物中,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个始终温润低调,但对整个觉醒之路至关重要的人物。

他就是北大校长蔡元培。

图片1.png

01 蔡公其人 君子如玉 润物无声

提起北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期想起蔡元培,他任职北大校长的10年,是北京大学至关重要的10年,也是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伊始。

蔡元培没有陈独秀的光芒四射、鲁迅的犀利尖锐,也不及胡适风流倜傥,与其他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相比,他谦和内敛,初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这位说话始终不疾不徐的温润先生,却是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灵魂。

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蔡先生的风骨担当、幽默睿智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从剧中一个个生动、独到的小细节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立体、可爱、可敬的蔡元培。

礼贤下士 三请陈独秀

蔡元培刚刚接任北大校长时,为了招揽人才、充实学校师资力量,力邀陈独秀加盟北大,任文科学长。

按理说,北大是当时国内最权威名校,年长陈独秀12岁的前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也是备受尊崇的大家。这样的邀约对彼时重挫后刚刚找到方向的陈独秀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可满心关注着《新青年》的陈独秀,却“无情”拒绝了蔡校长的诚意邀约。

蔡元培没有因为被拒恼怒或放弃,也没有着急催促,他耐心满满,前后诚意十足去了陈独秀入住的旅店三次。

这“三顾”中,有一处细节格外动人。第二次去时,蔡先生悄悄在陈独秀房间门口巴望一下,发现虽已是上午,对方似乎依然在倒头大睡。

为不打扰陈独秀休息,他就找了把椅子,坐在房间门口,安安静静在露天走廊中等候,在白雪皑皑的冬日北京,把自己等成了个眉毛胡子都是雪花的“雪人”。

拳拳诚意,最终打动了特立独行的陈独秀,原本无意在北方常驻的他,接受了北大文科学长的委任,将新青年迁至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最主要阵营。

不以他人拒绝为忤,不因年资优越而傲人,是为文人风骨之宽厚。

力排众议 主推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在北大蓬勃发展,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狙击。以辜鸿铭、刘师培为首的“保皇派”学者,屡次三番公然发难。

守旧教授黄侃施压校委会,要求废止陈独秀等人的活动。学生们中也有反调,张丰载等人在校内举行游行,公开抵制陈独秀。甚至当局也开始施压,逮捕了演活报剧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学生。

风雨飘摇之中,依然是蔡元培,以坚定清晰的态度、温稳从容的态度,理智应对,多方斡旋,救回了被捕的学生,也守住了新文化这棵刚刚萌芽的幼苗。

临危不惧,温和执着,是为文人风骨之坚忍。

润物无声 关爱身边人

平日的蔡元培,是风度翩翩的名校之长,是老成持重的学界大家,也是温和儒雅的知识分子。

但敦肃的蔡校长,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一面。

某日,蔡元培去办公室找陈独秀。陈学长办公桌上的台灯开着,人已伏案而睡——显然是为了赶稿,整夜未眠,天亮了才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备受尊重的蔡校长端详了一会儿,突然发声。一开口唱出的,却是温温柔柔的江南小调,

“叫声阿哥侬快起呀床 太阳出来照在侬啊屁股上”声音温柔,既叫醒了陈独秀,又用这种独特的幽默方式,给紧绷的工作带来轻松节奏。

细致周到,体贴入微,是为文人风骨之温度。

蔡元培堪称中国文人的代表,儒雅且坚定,端肃而活泼,他身上时时处处体现的,恰恰是自士大夫时期起延续而来的,独属于中国文人的风骨。

这种风骨,宽厚且坚守底线,敦肃又风趣幽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思路。

02 借古喻今 以文人之风骨 指当世之道路

图片2.png

快节奏的当下,我们尤其需要文人风骨。

风骨者,其一解为人品、性格,《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有载:“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覩之而醉心, 宋祖闻之而动色。”

如蔡元培那样不愠不怒的宽厚人品,逆境中仍能怡然自乐、哼着小曲叫同事起床的幽默性情,都是风骨的体现,人品、性格,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眼界、角度,你看到的世界是狭窄抑或宏大,很多时候取决于你的风骨。

风骨者,也指指刚正的气概、顽强的作风。正如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诗》中所写:“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困境面前的不卑不亢,是中国风骨的最佳体现。你在对抗挫折的能力,很多时候取决于你的风骨。

可以说,风骨对我们而言,是处世的智慧,也是人生风雨中挺直的脊梁。

而中国文化名人的风骨,不仅仅存在在蔡元培,叶嘉莹等公认的文人、学者身上。

那些知名画家、艺术家,同样以其高贵的风骨、独到的人生智慧,同样能让当代社畜收益非浅。

比如,孟小冬五年征服三个戏码头的传奇,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奋斗”的真正含义。

比如,李叔同终期一生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会让迷惑中的普通人清晰自己的方向。

比如,黄永玉50岁考驾照、90岁开个展的故事,会让你重新审视人生的极限与边界。

所有这些伟大灵魂,都在给予我们力量,如同一道道微光,指引着当下的我们在迷途中找到出路,在逆境中砥砺前行。

而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些伟大灵魂,走进其风骨背后的精神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像《觉醒年代》那样,避开刻板说教,通过他们真实的人生故事,学习文化大使的处世哲学。

03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 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化大师的风骨与温度

图片3.png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在裂缝中寻找微光:文化大师的风骨与温度》与《觉醒年代》在思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真实生活经历入手,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角度,更加全面、深刻、立体地再次认识这些早已熟知的名字。

书中选取了20位文化大师,精心收集他们不为人熟知、但又能很好展现其人生智慧、人格魅力的真实经历,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接近这些伟大灵魂。

本书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通过作者轻松、风趣、活泼的文字,读者与文化大师的距离可以有效拉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以有趣、好玩、轻松的形式与文化大师展开了一场对话。

此外,《在裂缝中寻找微光》被选入金华暑期推荐书目,在故事里品读人生,用文化大师的风骨,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责任编辑:慧琳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