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2020-09-30 14:48   来源: 互联网

2020年是全面战胜贫困的一年。要取得全面的胜利,就必须深入分析在严重贫困地区有效实施教育扶贫战略所面临的多重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贫困地区的根本扶贫。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严重贫困地区之一,贫困范围广、点深、差异大。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实施准确的扶贫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在对西北地区扶贫工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有效促进教育准确扶贫的因素:

1601448679711745.jpg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差,导致农作物品种少,经济发展缓慢,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人文环境差,文化娱乐生活差。恶劣的自然环境直接制约了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高学历教师承受不了艰苦的环境,不愿投身西北教育事业;造成"铁校流水教师"的局面。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封闭,网络资源建设不完善,教师接受专门教学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也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要点。另一方面,西北农村很多农民因为农作物贫瘠收入低,无法维持生计,这迫使他们选择外出打工。


二是人力资本贫困。人力资本凝结于个体,后天获得,具有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经济价值。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体接受的后天教育有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助于增加人力资本。长期以来,我国西北一些贫困农牧区和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贫困群众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本该是这样的,世代相传。上学读书毫无意义,反而耽误了种田务农的生意。家长不重视教育,自然也不赞成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教育。很多学龄人口在九年义务教育后不再上学,选择在家务工或在家打工,经济收入仍处于低收入群体。


文化贫困理论指出,文化贫困通常会导致贫困人口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相分离,对贫困人口的下一代产生极大的负面干扰,从而形成贫困的自我可持续性和不断复制性,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这意味着,在教育扶贫规划的顶层设计中,要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努力做到"教育扶贫";还要通过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突出抓好然而,从各地出台的规划来看,"教育扶贫"备受关注,重点支持薄弱地区和特殊群体,而"依托教育扶贫"则需要在总体规划中进一步落实四是教育扶贫规划顶层设计不足。教育扶贫既要‘教育扶贫’,更要‘依靠教育扶贫’,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在扶贫中的重要功能。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