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创造出美丽的丝路画卷

2020-09-30 15:30   来源: 互联网


漫步时装馆,“更衣记:中国时装艺术”和“从田园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时装”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服装演变历程和17-20世纪欧美服装的发展轨迹、时代特征、服饰风格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设有女红传习馆,观众可以体验织、染、绣、编等互动项目。新猷资料馆展示现代纺织面料样本、珍贵纺织人物档案和纺织科研相关报刊书籍、音像资料等,并能提供借阅服务。


感受丝绸之美


中国是世界丝绸发源地,源远流长的中国丝绸文化,书写了中华文明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东西方串联,成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为东西方文明互鉴做出卓越贡献。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按历史顺序分为8个单元,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衣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营织造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还原了不同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图景。


在“周律汉韵”单元,可以看到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复制品。这是一件小巧的织锦护膊,在青地上织出云气纹、鸟兽纹、代表日月的圆形纹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纹饰具有鲜明的汉代特征。原件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尼雅遗址为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是当时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交通要塞。复制品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制作,使用了根据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汉代提花机模型复原的织机,真正做到了“汉机织汉锦”。


北朝时期的莲花狮象纹锦体现了波斯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狮子是波斯艺术常见题材,但在当时的中国还非常罕见,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波斯织物在中原流行开来。这幅织锦图案中,狮子翘着尾巴,吐着舌头,造型生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种外来动物的想象。在图案空隙处,还织有“大吉”“王”“宜”等文字,这是汉地织锦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吉祥美好的祝愿。

穿行时装厅换装:中国服装艺术 "和" 从田园到城市:400 年的西方时尚 " 展示了中国服装在过去百年中的演变,以及 17 至 20 世纪欧美服装的发展轨迹、时代特征和服装风格。


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设有女子红色练习馆,观众可体验编织、染色、刺绣、编织等互动项目。新友图书馆展出现代纺织面料样品、珍贵的纺织人物档案、与纺织研究有关的报纸和书籍、视听材料等,并可提供借阅服务。


感受丝绸之美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祥地,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中谱写了丰富的篇章,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成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为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学习做出了突出贡献。


晋城:中国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基础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历史顺序分为八个单元。通过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服饰,江南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方编织产品,以及现代旗袍和风景如画的面料,在不同时期恢复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画面。


在 "周路韩云" 的单位里,你可以看到著名的 "五星出东方效益中国" 织锦的复制品。这是一位小型挂毯护卫,编织在绿色的地面云层上,鸟类和动物,代表太阳和月亮的圆形线条和 "五星出东方造福中国" 的字样,这些装饰具有汉代鲜明的特色。原始人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是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参展。尼雅遗址是汉晋精英国家的遗址,是当时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交通要塞。复制品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制作,采用四川成都老观山汉墓出土的汉代提花模型修复的织机,真正实现了 "汉机织汉织锦"。


北朝荷狮象锦反映了波斯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狮子是波斯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但在当时的中国,狮子仍然非常罕见。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波斯织物在中原流行起来。在这个挂毯图案中,狮子有尾巴和舌头,形状生动,反映了当时这只外来动物的想象。在图案的缺口上,也有编织的 "妲己"、"王" 等字,这是中国织锦的共同表达,表达了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唐代狮子珍宝花纹极为华丽,是当时流行的 "灵阳公样"。织锦以大窝花为戒指,戒指是一只站立的狮子,戒指外面是繁茂的花纹。这种花环中的动物图案是唐初灵阳县的创建者创造的。它是引进西部地区的团巢动物图案与中国审美花型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 "灵阳公共样本"。这种织锦采用辽式织锦,这是晚唐织造工艺的明显特点。其纹样具有自由写实的风格,是晚唐灵阳公文流行的典型代表。

15 世纪的欧洲航海时代,开辟了丝绸从中国直接传入欧美的道路。17 至 18 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欧洲出现了中国风,具有浓厚东方风情的中国丝绸商品受到欧洲贵族的青睐。展厅呈现了清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的丝绸产品,白缎绣字伞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这把制作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伞极为奢侈,伞柄为象牙,边饰为五色网眼流苏,伞面为白缎刺绣。伞骨将伞面分为八块,每一块都是一幅自己的图画,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亭台,戏曲和神话。伞顶饰有象牙花纹圆雕,是高鼻梁,白肤西洋女子形象。


这把伞可以说是清代光秀技艺的缩影。" 中国丝绸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图书研究员金林告诉记者,光秀色对比很强,从伞面到蓝、黄、红等饱和色为主色调,绣面布局复杂但不乱,这把丝绸伞应该从广州出口到欧洲范围的刺绣作品中去。


跟上时尚潮流


作为研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建立了 "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 和 "国家纺织品文物保护局重点科研基地",对世界各地的藏品和纺织品文物进行了科学研究、保护和修复,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在今年八月开幕的清东陵、霸王别姬服装修复展上,慈定东陵宫出土的 "塔拉尼经" 受到了广泛关注。经过单独编织,2.9 米长,2.75 米宽,它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的优良的材料,大的格式和良好的工艺。同时,对维修技术也进行了测试。"当" 塔拉尼经 "出土时,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构造’它,以免它一出土就会被打破。"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副主任王淑娟说。由于人数众多,维修工作需要 "慢工能做精",只能由修复教师轮流进行,需要八年时间才能完成修复工作。


中国丝绸博物馆还积极与世界著名的纺织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在人员、项目、展览、出版等领域开展合作,发起并建立了 "国际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研究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与文化间交流中心" 和 "国际丝绸研究所"。赵烽说:" 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丝绸和纺织品文化国际合作的专业网络。

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变得越来越 "年轻",以满足不同时代观众的需求,不断创新。2011 年以来,中国丝绸博物馆每年举办一次时装回顾展,对中国的时尚活动进行回顾,展示当代纺织服装时尚元素,收集设计大师的服装和服装企业的精品面料。"我希望能找到博物馆和时尚‘对话’的结合。" 赵烽说,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 10 年,"十年时尚评论" 的展览将于 2021 年举行。


2019 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合作,推出了该博物馆的 "克里斯汀·迪奥" 展览。今年,一场新的西方时装秀 "巴黎家庭:时尚风格" 的推出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此外,博物馆还结合当代时尚潮流,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都会有以纤维艺术为主题的户外展览,以及中国丝绸节和全球旗袍日。我们找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赵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中国丝绸博物馆建设成一个研究型的、国际化的、全方位的、时尚的国家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