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课:让文学回归生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被大大侵占,取而代之的是短视频,微博,微信推文,这些似乎更省力,更轻松的方式。文学似乎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很多经典作品被束之高阁,成为只有大学生和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中国文学教程》围绕文学与人生这一主题,以个体生命的发展阶段作为全书的线索,分为出生,童年,青年,女性,婚恋,在路上,艰难困苦,人生艺术,人性深度和超越生死十个部分。《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揭示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会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困境的积极力量。我们可能在生命之初面临缺陷,但我们可以像郭沫若笔下的凤凰一样完成生命的更新与重建;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枯燥,但我们可以选择告别,重构生命的意义,就像张月兰笔下的乔洛。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除了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具有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力量。经典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择的权利不仅掌握在时间手中,也掌握在每一个读者手中。这种选择体现了文学的开放性和严肃性--从大众舆论的呼声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媒体话题和娱乐新闻中跳出,以平等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些作品,倾听不同时代的声音,尊重不同个体的欲望中国文学课程在收录作品时,除了选择那些在中国文坛仍享有伟大声誉的作家的经典之外,还选择了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甚至在一些评论家眼中仍有争议的作品,比如韩寒的小说。这不仅对学习文学研究的同学们意义重大,而且给人以启迪。
古典文学逐渐远离群众生活,一个原因是时代的脚步走得太快,以至于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欣赏和品味它们。另一个原因是有些作品所展现的社会图景离今天太远,不免给人一种‘隔阂’感,再加上有些作品在表现形式,表达方式上比较陌生,很多读者会望而却步,拒之门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学者们将书中的故事和抽象的道理与生动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金立老师在分析张爱玲《初香》中梁夫人身上的"翡翠蜘蛛"形象时,讲解了《黑猫警长》中螳螂夫妇的案例。同时,面对大众更加熟悉的作品,也采用新的角度进入,分析,发掘文本新的价值和意义。例如,陈思老师在分析《雷雨》时,分别从剧本所处的时代,忽略了周朴元的二奶等细节入手,进一步开拓文本,挖掘《雷雨》更深层次的价值。用生动活泼的现实还原文学的现场,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释文学的内涵,《中国文学教程》在语言和文本研究上的努力,将推动文学进一步走出象牙塔,真正回归大众生活
当然,让文学恢复生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文学充分发挥疗愈的力量,如何使文学同时来自生活的泥潭,而不陷入生活的泥潭,保持超越生命的力量,这仍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就中国文学的进程而言,扩大文学受众,推广五四运动的新文学和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道路被堵塞,漫长,这条线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