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之城 红色印记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主办2024“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

2024-07-11 09:49   来源: 互联网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来新生。七十五年间,这座光荣之城蓬勃发展,这座人民之城日新月异。

7月10日,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专委会、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克勒门文化沙龙和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主办的2024“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已经连续举办十三届的论坛以全新的沙龙分享形式,与60余位参会者共话“光荣之城 红色印记”这一经典主题,旨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上海解放75周年。

论坛以专家分享、嘉宾对谈、实景视频、红色作品朗诵等多样化的方式,邀约历史亲历者、研究者、创作者同台对话,回溯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历史记忆。从不同视角出发,探索红色资源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创造,焕新发展。思考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在当下如何与年轻人对话,永葆活力,代际相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

1720661587373597.jpg

2024“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合影

杨树浦电厂遗址: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智良首先在交流中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地,红色资源底蕴深厚、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梳理红色家底、保护红色遗址、挖掘红色资源,对于新时代在全社会弘扬红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720661611575383.jpg

著名主持人阎华(左)、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苏智良(右)

上海解放期间,杨树浦电厂作为最后解放的地区,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护厂斗争和反敌特斗争。论坛现场用一个短视频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红色地标的历史现场,感受老电厂遗址如何转型从上海“工业锈带”发展成为杨浦滨江的“生活秀带”,成为美好生活的城市名片。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在交流中指出,“(上海解放)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的手中,取得了军政全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杨树浦电厂就是这其中的代表,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在工人兄弟与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努力之下,解放上海期间,全市不仅供电供水不停,守护了即将接管的工厂、机关、仓库等,成功维系城市的正常运转。

作家、华东电力局政工干部孙修文则从电业工作者和地下党组织成员后代的视角分享当年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护厂反特的斗争故事。

1720661626346157.jpg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中),作家、华东电力局政工干部孙修文(右)

老市政府大楼:从“上海解放标志地”到“城市公共空间

除了杨树浦电厂的精彩故事之外,另一座老建筑也吸引了众多关注,它就是上海老市政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这座百年建筑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见证了新旧政权交接仪式,成为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直至1956年。

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用多段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重现了上海老市政府大楼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光荣时刻。汪珉介绍,上海老市政府大楼是上海城市历史与记忆中的一个标志性地标,这里不仅回响着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演讲,也曾是上海城市最高水平的人文艺术殿堂,更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

1720661642112427.jpg

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

2014年这里正式启动保护性综合改造,历经十年打磨,老市府大楼即将焕新回归。作为老市府大楼项目负责人,华东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三部总监郑宁在现场用一组对比图片讲述了团队主持修复上海老市政府大楼的故事,并分享了大楼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向市民开放,呈现更多的功能和业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郑宁还表示对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尊重,更重要在对它背后反映出的上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720661656665180.jpg

华东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三部总监郑宁

红色IP图谱:从“红色CityWalk”到“红色文艺创作”

以上海红色IP为图谱,“红色打卡地”、红色CityWalk成为时下最潮流的活动。论坛还邀请到了“心城市”CEO朱一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祖恩、“悦城长计划”发起人严炯等多位“城市行走”项目的创作者、实践者,分享红色文化带来的各种文化探索,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1720661676249136.jpg

左起: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祖恩、“心城市”CEO朱一宁、“悦城长计划”发起人严炯

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结合最新的红色文艺题材作品谈了他的体会,他认为在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中,红色文化是最鲜亮的底色,文艺作品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守红色文化之“正”,创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发展之“新”。

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馆长伊华则从为何每年举办红色主题论坛,如何解读“不朽丰碑”出发,分享了她的观点。伊华表示,新时代下红色文化也面临着代际传承的很多新挑战,红色文化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铭记、缅怀、弘扬,更重要的是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激发红色文化新的感召力,为当代年轻人提供精神滋养和强大动能。论坛始终在探索红色文化的新表达,以期更多有新思维、新实践的新生力量登台,来展示新成果,给我们新启发。这也同时是她理解的不朽,不单是指停滞的永续,而是不断更迭、不断焕新。

最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为本届论坛做了总结,他表示论坛从上海城市历史的几处小切口着眼,在分享故事、案例之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展现了上海的红色资源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新时代日趋焕发新活力的现状。正是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才能使红色文化生生不息,赓续传承。

1720661692318022.jpg

左起: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馆长伊华

论坛尾声,在男高音歌唱家张帆涛的带领下,会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把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