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女硕士陈琼:两次应聘豫之星,“在这里总能感受向上的力量”

2024-08-07 16:44   来源: 教育之家

      人民网教育频道曾公布数据:“60%企业称,多数应届生所学知识无法转化成工作能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说:“大学学的东西10%都用不到。”任正非曾提出,华为特别重视人才的活力激发与能力打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建坦言:“豫之星是一所大学,一所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大学。”

      为什么一家企业敢称自己为“学校”?底气来自哪里?让我们走近几名企业优秀管理人员,细细打量每人的成长轨迹,但愿能找到一些别样“密码”。

毕业于河南农大硕士的陈琼,正在通过手机工作群关注市场动态

      齐耳短发,圆圆脸庞,近视镜后面,一双眼睛,自信而真诚。

      说话声儿大,简单干脆。她,叫陈琼,河南农大硕士,二宝妈妈。

      生为女性,到底该怎么活?

      是按社会固有标贴?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这,好像都是让别人满意的标准。

      生而为女人,从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而作为生完宝宝重返职场的知识女性,想要立足,更不易。

      对于陈琼,体悟更深。

      “当外界的仰仗变得无法倚靠时,我自己就是我的堡垒。”

      一字一句说出这句话时,仿佛能感受到陈琼内心构筑起的宇宙宫殿。而“宫殿”的“地基”,来自于4年前“一砖一瓦”的夯建,来自于她与一家企业的相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人指路”

      “我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工作?”

      4年前,陈琼还是河南农业大学玉米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研究生。彼时的她,像多数毕业生一样,对职业规划一片迷茫。抱着“要创建一个农业庄园”的初心,她向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简称豫之星)投出简历。

      于陈琼而言,2020年刚入职时,她只是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任务。对于工作和未来,并无太高期待。

      初到豫之星,整体工作很流畅,同事之间没有什么小心思,只想着把工作做好。“很喜欢这种氛围,所以,每天自然地想去公司上班。”同时,陈琼渐渐发现,在豫之星,成长的机会有太多太多。

      最先改变她的,是公司创始人李国建董事长月、周例会培训。有次李总说,人生好比登山,他过去走过的路,就是现在年轻人正在做的事情。怎么做才不会走上弯路?他心里头很清楚。

      那一刻,陈琼忽然明白,在职业生涯中,有人愿意提供指引,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人指路”。于是,之后的大小培训,陈琼总要录下李总的“金句”,然后回去再反复咀嚼地消化吸收。

      工作一段时间后,难免会遇到挑战性的问题,但解决完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这反过来更加激励着陈琼,不断提升、突破自我。然后,继续面对不确定的事情,继续挑战,战胜自我。继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宝妈妈重返职场,从最基层客服做起

      入职豫之星以来,陈琼的职位发生过几次变化。

      最初说是研发,真正入职是客服。陈琼想,自己居家生育二宝休息两年,难免与社会脱轨,就先从客服做起吧,“能有一份儿工作就已经很幸运了”。

      不到两个月,恰赶上公司落地品牌店。陈琼就从客服轮岗到品牌店工程部,负责施工。“印象很深的是施工标准。虽然大家写的都很清晰,但我却没能亲眼看到怎么执行落实。我就跟领导反馈,独自一个人下市场,跟着施工队五天,把钢材材料的具体数目、规格等,都清晰明确地记录了下来。”

      再后来,豫之星成立了正式的品牌店工程部门,陈琼又开始承担品牌店的宣传工作。

      还有一件事,作为公司的直播第一人,陈琼“摇身一变”,成了公司首个“蓝小妹”形象。这不仅成功地让产品更具象化,也扩大了相关产品在客户端上的传播,对豫之星品牌店的宣传有比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如今,陈琼主要负责与百万级“大客户”进行服务沟通和交流,并配合总监落地做标准化工作。

陈琼化身“蓝小妹”在做直播


      第一次做主持人“上下牙直打颤”,如今战胜恐惧并建立“思考体系”

      当问到,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哪件时,陈琼一口气提了好多。

      “有一次在省大零售会上登台讲课,当时我已入职一年多。领导让我上去讲,但是第一次讲,紧张到说不出话。”陈琼说。

      “第一次让我做省会招商会负责人,工作比较多,不仅是主要负责人,还需要完成主持人工作。在滨海第一次登台做主持人,手抖得厉害,上下牙直打颤。”陈琼回忆,这一次经历锻炼了她,让她有了做难事儿的勇气,同时也感恩于公司给予自己一个试错成长的机会。

      “那次登台讲农资大零售,让我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自那之后,再跟客户交流,不但战胜了恐惧,还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考体系。”陈琼说,说来说去,令她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在自己从未尝试过的事情上面有所突破,找到了自信。

      “如今回头再看,在豫之星,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培养了自己的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力,不再畏惧任何困难。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只要有机会突破,就死咬住不放。”陈琼坦言。


      为什么两次应聘同一家企业?在这里总能感觉一股向上的力量

      其实,早在2017年时,陈琼曾应聘过豫之星,但可惜没通过。在家生育了二胎,2020年,陈琼再次应聘豫之星,才有了之后的故事。

      “为什么两年后还是选择了豫之星?”

      对于这个问题,陈琼给出的关键词是“向上”:“在豫之星身上,我总能感觉到一股向上的、破土而出的力量,在吸引着自己。”

      对于未来,陈琼说,自己没有太多想法,很简单,只想把今天做好,不畏惧,克服眼前的困难。语气平淡而坚定。

      再回到“未来的工作是怎么样的”问题。

      在后现代多元文化不断瓦解传统的道路,生产自我认同危机;在不确定性焦虑蔓延,对未来的抽象的恐惧攫取每个人的心智时,我们追求着意义和“答案”,好安稳我们的内心。

      陈琼的答案是:

      简单地做好每一天。


      一次吸纳50名名校毕业生,用顶尖人才解决世界性难题

      据介绍,豫之星致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全员坚持学习八年。在行业发展低迷期,当绝大多数都在收缩支出甚至裁员时,豫之星集中吸纳高端人才,努力打造农业人才聚集地。就在2024毕业季,豫之星吸纳50名名校毕业生,其中,研究生26人,占比52%;985/211共19人,占比38%。从郑州大学,到华中农大、西北农林,再到中国农大,豫之星,最看重的是文化和创新,最重视的是顶尖人才。

      2022年,公司发布全球百万年薪招募天才少年启事,豫之星希望用世界性的难题,吸引世界的顶尖人才,一起推动整个农资行业的文明进步。

      人才科研投入和创新精神是豫之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豫之星从建设初期,就将发展战略目标瞄准国际一流农业种植问题高科技解决平台,而驱动这些战略发展的根基就是高科技人才。”董事长李国建表示。

      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24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长1.8%。截至4月底,广东部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仅为33.29%。


责任编辑:刘明德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教育之家"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